⠠⠠⠠⠠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近日在京召開,記者獲悉,2019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2179萬戶,日均新設企業達到兩萬戶,再創新高,市場活躍度為70%左右,標誌著2019年我國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。
與此同時,就2020年市場監管工作的動向和目標,此次會議也勾勒出“路線圖”。記者注意到,2020年市場監管部門將針對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,堅決防止市場監管領域出現“灰犀牛”問題和“黑天鵝”事件。
日均新設企業兩萬戶創新高
世界銀行公布2019年度營商環境世界排名顯示,我國從2018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,成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。這恰恰印證了我國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刪繁就簡、便民利企的“放管服”改革顯實效。
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,“證照分離”改革在18個自貿試驗區開展全覆蓋試點,基本實現企業開辦不超過5個工作日,133.9萬戶企業通過簡易注銷退出市場,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種類由24類壓減至10類。2019年,新設市場主體2179萬戶,日均新設企業達到兩萬戶,再創新高,活躍度為70%左右,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。發明專利授權42萬件,商標注冊589萬件,分別增長3.7%、36.2%,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1418億元,增長31%,知識產權效益加速顯現。
2019年,市場監管部門改革標準管理製度,整合精簡強製性標準,壓縮標準製修訂周期至30個月,重點加大家用電器、兒童用品等民生領域國家標準的製修訂,強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備案監管。改革收效明顯,在這一年市場監管總局新發布國家標準1913項,新成立、籌建標準化技術組織41個,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212項,新發布國際標準110項。
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有關負責人指出,放管服改革,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關係,從而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預期的市場準入環境。
查處違法違規案件61.9萬件
2019年,我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61.9萬件。作為市場秩序的忠誠衛士,在2019年我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組織各種專項行動、展開執法活動,通過以下一係列數據,能體會出市場監管執法人員“在行動”——
組織開展涉企收費、電力等領域價格檢查,責令退還多收價款13.6億元,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。
強化競爭執法,查處壟斷行為案件38件,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432件,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8653件,聯合多部門整治“保健”市場亂象,立案3萬件,案值137.1億元,查處違規直銷和傳銷案件2707件。
統籌網絡、廣告線上線下監管,壓實電子商務平台法定責任,對電商平台銷售的3C產品實施聯網核查,下架商品1743萬件。開展互聯網、保健食品廣告整治,查處違法廣告案件2.9萬件,審查“三品一械”廣告5.5萬件。
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全國12315平台上線運行,投訴熱線基本實現“五合一”,通過平台受理投訴舉報211萬件,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.5億元。
食品、藥品、特種設備、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有效防範,抽檢合格率穩定上升。市場監管部門按照“四個最嚴”的要求,加強食品安全監管,全國共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4.6萬餘件,責令停產停業2604戶,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1.7萬人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,市場監管要嚴格市場主體準入和市場行為兩個方麵,而市場監管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,它是通過對市場中成千上萬主體的具體監管來進行的。隻有通過對某一經營者的具體違法行為進行處罰,對某一個市場主體準入、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來進行具體管理,才能起到“帶動一片”的效果,從而達到促進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目的。
針對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
市場監管事項量大麵廣,燃點低、觸點多、社會關注度高。為此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肖亞慶在會上指出,2020年,市場監管部門將針對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,堅決防止市場監管領域出現“灰犀牛”問題和“黑天鵝”事件。
據介紹,2020年,市場監管執法的重點“路線圖”如下:特種設備與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,市場監管部門將以大型遊樂設施等為重點,加大檢查力度,督促企業消除死角盲區,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可控。
在產品質量方麵加強質量安全形勢分析研判,推動建立行業和區域質量安全監測預警機製。聚焦兒童用品、紡織服裝、家居用品、裝飾裝修材料、農業生產資料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,以及輿論關注的熱點產品,進一步完善安全標準,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查,確保不發生係統性質量安全事件。
強化重點領域、重點時段、重點市場的價格監管。落實豬肉和糧油蛋菜保供穩價措施,嚴防供需之外的人為漲價,密切監視暴漲暴跌異常現象,嚴厲打擊哄抬價格、串通漲價、價格欺詐,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。
加強網絡和廣告執法。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,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,研究平台經濟等新業態監管辦法,落實平台主體責任,探索建立維護行業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秩序等。